1840(鸦片战争)-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地主阶级
主力军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纪律最强
(大)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
最后被推翻
某些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代表
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代表
历史的选择
洋务运动
绥进派
急进派
新文化运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国外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严重阻碍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了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偿,抢掠财富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1894)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义和团运动(1900年前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
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张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
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
农民阶级
建号太平天国
建立政权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有局限性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在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完全未被实施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级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制止和克制领导集体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
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央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地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自强
求富
兴办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陆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拖贫弱找到出路
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维新变法正式开始
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外,其余新政大多被废除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一个革命团体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废除科举制
清末责任内阁——皇族内阁
首先发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舆论阵地:《民报》(革命派)、《新民丛报》(改良派)
影响最大
72名烈士葬于黄花岗
湖北
湖南
广东
最为激烈
中华民国成立
本年为民国元年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清帝退位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派心腹刺杀宋教仁并镇压了“二次革命”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提倡民主和科学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的胜利》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的伟大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爱国主义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蔡和森
董必武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
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反革命力量强大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
中国共产党能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选择马克思的基础
选择的条件
阶级基础
终选之人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毛泽东等领导的
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
张学良改旗易帜
代办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
提出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8.6万余人开始长征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确立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极大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实践论》
《矛盾论》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战争由此开始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南京大屠杀死者达30万人以上
反法西斯国家中伤亡最多的国家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
国民党军队大溃败,丢失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000多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系统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总方针
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训歼敌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决定性因素
关键
重要法宝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离不开
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沉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为争取和平民主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耕者有其田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宣告延续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道路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事业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能不能保卫住革命胜利成果,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能不能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不能经受住全国执政的新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
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是基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是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转折点而载入光辉史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