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通知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自强”
以发展军事工业为主
口号“求富”
以民用企业为主
创办新式学校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
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
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失败但推动了中国对于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西方列国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恭亲王奕訢
文祥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中国战败,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17日
地点:日本马关
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标志着列强由商品输出转换为资本输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由此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9年美国向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
“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威海卫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开始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财政上,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宣传资本阶级思想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失败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客观: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
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放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带有迷信色彩
八国联军撤回天津
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清政府处于被动地位、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
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北京陷落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太、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