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标志-资本论(剩余价值),直接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有用、功能)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大米自己吃没有,卖有)
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比较大小的)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指价值大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门劳动时间)
子主题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价交换
供求关系影响、价值决定
调解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优胜劣汰结果
一般等价物(自身价值vs其他商品)、特殊商品
标价,价格,手机5k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
工资、租金、赊购赊销
黄金、白银
美元、欧元、人民币
雇佣工人创造的、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
劳动力所有者人身自由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生产劳动的能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价值增殖(购买、生产、销售)
厂房、原材、机器等/工资
商品卖出去一次收回来(原材料)/收不回来(设备)
m'=m/v
利润率=m/(c+v)
W-G-W和G-W-G'(商品W、货币G)
买卖先后顺序、媒介物不同
流通对象、流通目的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的机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事先计划的
依靠市场手段(供求、价格等,❎资本主义),事后调节
92年,十四大提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用
属于商品经济,发达阶段
统一、竞争、开放、有序
自发性(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盲目性(信息不灵、浪费资源)、滞后性(事后调节、农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1条变3条)
国有(主导作用/经济命脉/重要领域)、集体、混合中的国有或集体成分
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政治、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工资、奖金、津贴
管理、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
初次分配(工资),再分配(税收,转移支付、社保)
经济人假定(利己的),亚当斯密-国富论
单个经济单位、资源配置、均衡价格论、个量分析
自发调节,供求均衡
利益最大化
免费快速获得信息并处理
愿意、能够购买
价格(主要因素)、利率(存款和贷款),呈反比
相关商品(替代品,反比;互补品,正比)
偏好、收入、价格预期、广告,正比
价格越高,需求越低
需求(非价格因素,线左右移动)和需求量(本商品价格变动,点的移动)
富有,弹性系数>1(奢侈品,薄利多销)
缺乏,弹性系数<1(生活必需品)
性质、可替代性、占总支出比重、用途广泛程度、反应时间长短
富有-奢侈品/缺乏-必需品
低档商品
食物支出占比(>60%,贫穷)
愿意、能够生产
成本、税收,反比
价格、生产技术、补贴,正比
相关商品(替代品-原材料有多种用途,反比;互补品-共同生产出来,正比)
价格越高,供给越大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需求线和供求线交点)
最高限价(政府限定、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成本、低于均衡价格)
最低限价(保护价,生产者利益或产业发展)
增加一定量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心理满足感,主观所得
平均=消费总量/收入总量
边际=消费增减量/收入增减量
公司分类
产品最低价和市场价有差异,客观所得
沉没成本(覆水难收)
机会成本(放弃的方案中选择最高的)
显性/隐形成本(账面显示出来/开公司用自己的房子)
先增,超过一定限度,总收益减少
递增-不变-递减
收益增长率达到最大的生产规模
资本密集型(航空船舶)、劳动密集型(餐饮)
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供求机制
本身具备
亏损、破产
完全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对比
一、二、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最高价、销量不同、市场群体不同)
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失当
帕累托最优、改进
垄断、外部性(对无关第三方的好坏影响)、公共物品(非排他/非竞争性,完全-环保治安国防灯塔)、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道德风险)
对象是国民经济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市场机制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
国民生产总值GNP
VS经济增速: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三个条件:有劳动条件、愿意就业、没有工作
失业率:与劳动人口之比
自然失业:难以避免的原因造成
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充分就业:失业率在5%左右
摩擦性失业:时间差、眼高手低
结构性失业:供需不匹配引起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
内容: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稳定
通货膨胀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子主题2
子主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