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语音的自然属性)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语音的社会属性)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学:从语音的自然属性(物理、生理)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
对应属性:生理——物理——心理(大脑感应)
对应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音系学: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
语音中最小的线性单位,如“ [ʌ]、[o]、[e]、”这种无法再细分的单位,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它们叫做“音素”。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语音最小的单位,字母是拼音文字最小的书写单位。
音素和字母不具有严格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语音中最小的线性单位,如“a、o、e”这种无法再细分的单位,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它们叫做“音位”。
音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音节(如汉语拼音、英语单词),音节之上还有音步(如词汇的拼音)等更大的音系单位。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其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国际音标加[ ]是音素的标写符号,是用于标写所有人类语言的;不加[ ]的字母是某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如英语)或只供某一种语言专用的表音符号(如汉语)。
标写音位的国际音标要放在双斜线/ /中。如accord的音标/ə'kɔ:d/。
1.记音准确。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只能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素。
2.符号简单易行。采用世界上最通行的26个拉丁字母作为符号基础。在字母不够用的情况下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
3.使用灵活。使用附加符号。如“h”放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发音时送气,“:”放在元音右面,表示长元音等。
4.方便记忆。类似的一组符号代表着某一个发音部位和某一种发音方法或舌头的位置。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振动频率的快慢。
音强:就是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它取决于振幅的大小。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发音体不同
发音的方法不同
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质。
纯音:是音叉在振动时发出的简单而有规则,有固定频率的声音。
乐音:由有规则的音波组合成的。
噪音: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成的。
声音大都是有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他叫噪音。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鼻腔
腭
口腔
咽腔
声带
气管
肺
横膈膜
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
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
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元音舌位图
八个基本元音
其他常见元音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卷舌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小舌
声门
清、浊
送气、不送气
塞、爆、擦
鼻音、口音
颤音、闪音、搭音、边音(边近音)、近音、半元音
对立关系: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biao中的”b“和piao中的”p“的发音不一样,不能交换,如果交换就会引起混淆。
互补关系:两个音素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sport中”p“的发音和port中”p“的发音不一样,如果把它们换一下,别人也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不会引起混淆。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的,一种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中的最小语音单位。
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
音位的标写法是在左右各加一条斜线。如刁“diao”中的“d”的音位是/t/。
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那么,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各个音位的变体,它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可以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如南方人的n和l不分,[n]和[l]就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分析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
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
重位(势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
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p.71
音位系统中有一小部分音位,它只和某些同部位的音位聚合,而在发音方法上离群索居,说明它只有单向聚合。
组合关系:几个音位能组合在一起,或按照一定顺序规则组合,有些音位不能组合在一起,比如汉语中的/k/可以和开口呼、合口呼组合,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组合。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音节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而在文字上也通常用一个汉字来相对应。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就是音节。一个一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
音峰:肌肉紧张的最高点对应着音节的中心;p.73
音谷:肌肉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对应着音节的分界处。
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元音;不同的辅音音位也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辅音。在汉语中,有许多复元音,但复辅音多在外语中出现,1现代汉语的各个方言都没有复辅音。
音节辅音:语言中还有少数只由辅音构成的音节。在音标的上面或下面加一个小直杠表示。p.74
音节最多可以有几个组合位置;
组合位置按什么样的组合层次组合起来;
每个组合位置上可以出现哪些聚合类的成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时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此变化叫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通常可以跨语素或跨词发生。
语流音变只是可能出现的变化: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有的人变,有的人不变,语速快时变慢时不变,不强调时变强调时不变。
语流音变可能是一个音位变成另一个音位。
两者都受到相邻音的影响。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前一个音结尾影响后一个音开头,叫顺同化;
后一个音开头影响前一个音结尾,叫逆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收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音位、音节、音步、停延段、语调段、(由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