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平衡性(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②连续性与阶段性(某些年龄阶段出现新的心理特征);
③差异性(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④定向性与顺序性(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①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逐渐接近成人。 【例:青少年幼稚期过渡到成熟期。】
②闭锁性: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 【例:对同龄人暴露自己真正的思想,与父母从不交心。】
③社会性: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化。 【例:开始观察社会风气、法律道德、人际关系等社会行为】
④动荡性: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 【例:容易走极端,好动好胜;容易偏激、摇摆;思维不定。】
⑤独立性:成人感、独立意识。 【例:中学生希望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⑥不平衡性:心理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生理发展。
①疏远期:性意识开始觉醒,对两性差别特别敏感,对性感到不安、羞涩。
②爱慕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点:相互显示、感情隐秘、对象广泛。
③恋爱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
①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②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
③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
④引导中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
①图式:认知结构。例:鸟是一种会飞且有羽毛的动物。
②同化:不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例:鸽子会飞是鸟类。
③顺应:改变认知结构。例:企鹅不会飞但也是鸟类。(企鹅、鸵鸟都是鸟;改变现在的认知结构。)
④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儿童在9-12个月时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①万物有灵论;
②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性。
①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性;
②思维具有可逆性; 【小学生处于这个阶段】
③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
④能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
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③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④具有逆向性、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⑤具有灵活性。 【中学生处于这个阶段】【接近成人】
含义: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表现: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④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
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经过指导或合作可以到达的水平。
含义: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一级简答题】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 例:跳起来摘个苹果。跳起来和没跳中间的差距】
①心境:具有弥散性、长期性。 【例:小明拿到录取通知书已经十天了,仍然心情愉悦。】
②激情:爆发性、冲动性;短暂性。 【例:小明合唱比赛拿到第一名,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③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的情绪状态。 【例:地震、急刹车或遇到歹徒抢劫等等灾害】
①道德感: 【例: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
②理智感: 【例:在解决了困扰很久的一道数学题之后出现喜悦感属于理智感】
③美感: 【例: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
詹姆斯-兰格理论: 刺激-生理反应-情绪;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
坎农- 巴德学说: 刺激-脑-情绪;情绪产生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刺激-评估-情绪;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15上考】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对情绪产生起诀定作用的因素是认知【背 ·选择题】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 评价刺激与自身的关系,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
②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③外露性和内隐性;
④心境化和持久性。
【例:爆发性和冲动性:突然发脾气,摔门而出。】
【例: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一会高兴, 一会忧伤; 一会喜欢, 一会讨厌。】
【例:外露性:开心时手舞足蹈,难过时垂头丧气。】
【例:内隐性(内掩性):小明得了第 一名,在家高兴地手舞足蹈,在学校装作若无其事。】
【例:心境化和持久性: 一次考试失利,感到心情失落,久久不能释怀。】
①敏锐觉察情绪;
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③正确调整情绪;
④有效表达情绪;
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①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②执行决定阶段(关键环节)。
双趋冲突:两种目标具有同等吸引力;只能选其一 。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2下选择题】既想……又想……
双避冲突:两种目标具有同等威胁性;只能避其一。例:前怕狼,后怕虎。 既怕 ……又怕 ……
趋避冲突:对同一 目的兼具好恶的心理状态。例:想考高分,但不想付出努力。 既想 ……又不想 ……
多重趋避冲突:包含吸引和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发生的冲突。 既想……又不想……2种以上
①意志的自觉性;
②意志的果断性;
③意志的坚持性;
④意志的自制性。
①独特性—— 【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②稳定性—— 【例:小明不爱说话,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陌生地方都不爱说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③整体性—— 【例:才智、情绪、价值观、习惯等等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人格分裂。】
④功能性—— 【例:坚强的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懦弱的人面对困难一蹶不振退缩。】
①气质(无好坏之分);②性格(有好坏之分)
①生物遗传因素;
②社会文化因素;
③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④学校教育因素;
⑤个人主观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答案基本差不多都背过。
特点:情绪平稳、表情平淡,安静稳重、踏踏实实、自制力强、耐受力高。
教育:耐心教育。培养生气勃勃、热情开朗。
特点: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速、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
教育:直截了当,培养坚持、自制。
特点: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活泼好动,热情大方,缺乏耐心和毅力。
教育:培养专一。防止他们见异思迁、重蹈覆辙。
特点: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软弱胆小。
教育:进行委婉暗示教育。培养机智、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①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应帮助学生克服气质偏见。
②根据学生气质因材施教(上面表格每个气质类 型的教育也必须写上)。
③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④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这两种极端的学生。
⑤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气质类型。
①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学习的态度特征。例:如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等等。
②意志特征:确定目标、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例: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③情绪特征:个体的情绪活动,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④理智特征:认知特点与风格的体现;习惯看到的是整体轮廓还是局部细节。
①树立效命的榜样;
②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③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④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⑤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场独立型: 【例:小明想法具有独立性,有自己的想法,不易受干扰。】
场依存型: 【例:小明想法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的干扰,不能坚持己见。】
冲动型: 【例:小明反应非常快,但是答案不够准确。】【重速度而非精度】
沉思型: 【例:小亮反应慢,但是答案准确、精确。】【重精度而非速度】
同时型: 【例:右脑优势;在解决问题中,同时考虑多种假设。】
继时型: 【例:左脑优势;在解决问题中, 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 】
1
2
3
①口唇期:0-1岁半
②肛门期:1岁半-3岁
③性器期:3岁-6岁
④潜伏期:6岁-12岁
⑤生殖期:12岁-17、18岁
信任感对怀疑感
自主感对羞怯感
主动感对内疚感
勤奋感对自卑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条常考选择题】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期
本我 快乐原则【例:小明没钱现在很饿,就去抢食物,只要自己快乐就行。】
自我——现实原则【例:小明没钱很饿,但知道抢东西犯法,所以小明不抢。】
超我 道德原则【例:小明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抢,只吃靠自己挣来的食物。 】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共有的。例:通常所说南方人含蓄、细腻;北方人粗狂、豪爽。
①首要特质(典型的)例: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独特的)例:清高、率直、聪慧是林黛玉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不重要的)例: 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在母亲面前很顺从。
①表面特质: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比如多愁善感】
②根源特质:决定行为的潜在变量。 【比如没有安全感】
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具有竞争意识,动作敏捷。属于不安定的人格
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较松散“慢步调、与世无争。
①一般能力:也称智力;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
②特殊能力:比如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
③流体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而降低。20岁发展到顶峰,30岁逐渐下降。 (比如记忆力下降)
④晶体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越来越多。取决于后天因素。 (比如社会阅历、涵养上升等)
①言语智力:记者、作家;
②逻辑-数学智力:数学家、工程师;
③音乐智力:指挥家、作曲家;
④自知智力:哲学家、思想家;
⑤运动智力:运动员、外科医生;
⑥视觉-空间智力:画家、雕刻家;
⑦人际智力:律师、公关人员;
⑧自然智力(感知自然界事物的各种能力)。
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
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④能力的性别差异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和教育
③实践活动
④个人的主观努力
①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③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⑤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①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 1-3岁(第一个飞跃期):包括身体、外貌、体能方面的意识。
②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 3岁以后至少年期:包括角色、地位、权利、社会关系方面的意识。
③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第二个飞跃期):包括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行为等。
①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②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③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