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物质和精神的
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
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事物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结构性,都处于普遍联系、交
叉作用之中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
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他
已经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因素和功能已经不
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变化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是否
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
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
矛盾又产生,事情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不同事
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在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
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行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
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
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
保留其积极因素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
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
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
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
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相对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
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
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
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均衡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为了缓和劳资关系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对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