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中(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荀韩后(辩论体,说理畅达,长篇大论);论语老、墨春秋战国初(语录体,篇幅简短,词约意丰)。 1.《论语》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鲁论语》。
①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②深刻平实,含蓄的语言,词约丰益的特点。
2.《老子》称《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①形象化的说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②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3.《墨子》其弟子编写,记录墨子言行思想。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文章特点:逐层推理,文章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运用具体事例,文章有一定的形象性;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话。
4.《孟子》有“亚圣”,“孔孟”之称,继承并开拓了儒家思想传统;铺张扬厉,具有雄辩色彩;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1)异彩纷呈的故事。以寓言说理,讲述众多的精彩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等。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使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2)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写鲲、鹏南迁,鲲可自由变幻体貌,由鸟而鱼;鲲、鹏体形之巨大不可拟想。想象奇丽、夸张壮观。
(3)空灵飘忽的文风。由一个个形象生动、不受常情常理拘限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间跳跃式的承接,造成它结构、行文的空灵飘逸。如《秋水》连续写七则寓言故事,联翩而出,移步换形,如风行水上一样轻灵、自然飘逸。
(4)谐趣和讥刺横生。《逍遥游》中惠子与庄子关于大瓠的争辩。“鸱得腐鼠”讥刺惠施怕人与他争夺相位的俗态。
语言特色: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随心所说的话有很多,正符合自然变化无常的规律。
6.《荀子》名况,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属于论述体。 ①论题鲜明,结构严密,说理透彻,逻辑严谨。文章有明确的标题,和中心论点,论据充足,论证充分,层层深入,说理深透。
②通篇用排偶句法。文章词汇丰富,富于变化,长短句并用,对偶句排比句兼行。
③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比喻。《劝学》
7.《韩非子》法家。文学特点: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善于用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