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
作家、编剧,河南延津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农民日报》文化部主任。现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杂》(四卷)。作品集《刘震云文集》(四卷)、《塔铺》、《一地鸡毛》、《官场》、《官人》等。
出延津记: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一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
回延津记: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
描绘了社会底层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感受。
他们都想通过话语完成对自我认同的建构和找
寻,都有寻求自我认同的自觉,正是这种对语言的激情和由此而产生的快感支撑着平民精神世界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都陷入了个体孤独和人际隔阂的压抑处境。
因抓阄被阴,离家出走。跟着老曾杀猪,与师娘的矛盾,传话的误会,离开了老曾。
杨百业结婚,彻底出走,蒋家庄染坊挑水,因放走猴而再次逃离。
逃离偶遇传教士老詹,信主,改名杨摩西。进县城,竹业社破竹子,被赶出来后在大街上挑水,又因在社火队扮阁罗大出风头,进县政府给县长老史种菜。
倒插门“嫁”给了馒头铺的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因县长老史倒台而被赶出县政府。
吴香香偷情、私奔,离开延津。吴摩西本不想去寻妻添堵,但现实逼迫,只得带着巧玲假意去寻人,结果弄丢了巧玲。遍寻不见,伤透了心,从此离开延津。
因妻子的桃色绯闹闹得满城风雨,离开沁源另谋生路。
坚持不离婚,去了沧州,艳遇了章楚红。章楚红让他带她跑,答应后又胆怯了。趁着妈曹青娥(巧玲)病危,逃回了沁源。
妻子跟自己的姐夫私奔他乡,在姐姐庞丽琴的逼迫下,只好假装出门去寻找俩人。
寻找途中,无意之中,找到了妈曹青娥的老家,用回归给当年的离开做了了结。
河南延津
老窦【卖胡辣汤捎带卖烟丝】
(摊右)
老孔【卖驴肉火烧】
(摊左)
老马【赶牛车】
(朋友)
老李【带旺铁匠铺·铁匠】
(朋友)
老杜【牲口牙子】
(朋友)
老段【段胖子铁匠铺·铁匠】
老段【卖葱】
李金龙
(退婚)
老崔【媒人】
老万【机务段车工】
(朋友)
邓秀芝
(喜欢)
老胡【第一任县长】
(前任)
老窦【第四任县长】
(下任)
延津教堂
(主人)
开封教会
(会长)
竹叶社
(破竹子)
斯琴格勒
(相好)
蔡宝林
(哥哥)
老孔妹妹
(续弦)
老顾
(管家)
老鲁
(矛盾)
李占奇
(发小)
罗长礼【喊丧&做醋】
(崇拜)
灯盏
(小女儿)
小宋
(上学)
逃到陕西咸阳
何玉芬
(妻子)
温记醋坊
(掌柜)
小温
(儿子)
桃花村酒坊
(掌柜)
小周
(儿子)
金枝
(小女儿)
嫣红
(小女儿)
胭脂
(小女儿)
晋发荣
(帮手)
老汤【戏班班主】
老曹老婆
牛书道【磨香油】
(女婿)
侯宝山【拖拉机】
(表哥)
老季【木匠】
(丈夫)
白家庄白面铺
(娘家)
起文堂银饰铺
(掌柜)
老姜【弹花铺】
(父亲)
姜素荣【开门市部】
(孙女)
姜罗马【开三轮车】
(孙子)
姜狗
(弟弟)
人物关系图
山西沁源
牛爱江
(哥哥)
县城·百货楼二楼
(卖丝袜)
老朱【卖火烧】
(亡妻
胡美丽
(中学同学)
牛爱河
(弟弟)
庞丽琴
(妻子)
县城北街·纺纱厂
(经理/采购员)
城县西街·人和照相馆
(老板)
城县西街·东亚婚纱摄影城
(经理)
县城·百货楼一楼
(卖皮鞋)
贝贝
(儿子)
马小柱
(前任男友)
百慧
(女儿)
牛书道【磨香油】
(父亲)
冯世伦
(父亲)
县城东街·肉铺
(经理)
老肖【瓦匠】
(朋友)
山西临汾
河南滑县
瑶池洗浴城
河北平山
老黄
(妻子)
山东乐陵
河北沧州
雪赢鱼豆制品公司
(老板)
白文彬
(司机&外甥)
河北德州泊头县杨庄镇
老李美食城
老马汽修厂
徐曼玉
(同学)
焦淑青
(同学)
豆瓣评分8.7,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荣获茅盾文学奖。
这篇小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出延津记》,后一部分是《回延津记》,人物数量庞大,人物关系驳杂。以两部分的主要人物“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和“牛爱国”为中心,做了这个
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而串联这两个人物的是“吴摩西”的养女巧玲,也是“牛爱国”的母亲曹青娥。
这样各个人物串联下来,阅读时一点都不会让人心累,反而津津有味。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作者
想要表达的意图,每一段人物之问的联系也都有作者暗含的哲理。除了两个主要人物外,教书的老汪、意大利传教士老詹、秦曼卿、卖豆腐的老杨、巧玲….…人生百态,尽罗其中。
阅读经典名著,年龄不同、境遇不同、阅历不同.…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以往读这本书,觉得人与人的隔膜比比皆是,父子之问,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师徒之问、朋友之间..在情这一伦理关系中体验无限的孤独,友之间.……在情这一伦理关系中体验无限的孤独,而为了排遣孤独又只能不停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
本次阅读有了新的感悟:
①这本书揭示了人际交往中格局的重要性。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没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而人际交往的大格局取决于多方面:诚信、尊重、大度、平等待人…书中牛爱国和冯文修这对自小的朋友,因为10斤猪肉成了陌路人,让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免思索,为什么一件小事会导致友情的终结呢?归根到底都是格局太窄,彼此心胸都狭隘,友情的破裂都是迟早的事。
②这本书一直强调你只要在别人心中有地位,那你的话就是举足轻重的。比如卖豆腐的老杨喜欢请赶牛车的老马拿主意,而老马并不视他为朋友。联想到职场,话语权是多么的重要,如何获得话语权也是门艺术。
③如果以上都做不到,就当都是废话,人往往就是明知道理,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无理。所以,这本书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感悟就是:不如耐得佳孤独,享受得了自由,寻寻觅觅往往一场空,佛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