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传说在离“归墟”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五座山,名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
出自春秋战国典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 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岱舆即泰远,岱、泰音近,故泰山又称岱,上古音舆、远双声,鱼部[a]、元部[an]旁转。《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邻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 祝栗,谓之四极。”传说最东面的地方叫泰远,从另外三个地名来看,泰远是个专名,不是极远的意思。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大言,目月所出。
泰远(岱舆)亦即东海之外的大言山,大、岱、泰音近,言、远双声叠韵,读音可通。《山海经》大言山上一条就是:“东海之外大壑”,大壑和大言山在一起,和《列子》的大壑中的岱舆山正相吻合。
以前的学者曾经提出台湾的名字源自岱舆、员峤的首字合称,岱舆山又作大言、泰远,读音和台湾也相通,二者可能是同源地名。但是我们不能说台湾就是岱舆,因为同源地名可能不在一地,而南岛民族分布较广,所以有些同名之地距离很远。我们只能说岱舆或台湾源自南岛语系,上古的中国人已经接触到了此类地名。
员峤
台湾澎湖古时候叫方壶。“……澎湖则古之方壶,而台湾为岱员,于音实似。……”【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纪)(1920)】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蓬莱,亦称蓬莱山、蓬壶、蓬丘。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被一片黑色的冥海所包围。
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最重要的神山之一,中国有许多关于昆仑山的神话传说。
在神话传说中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坐落其上,故而别名:"玉京山"。又因昆仑山位列西北乾位之上,故而昆仑山又名:天柱。 玉京山乃玄都山名,是上界藉天仙墼所居之虚,位于昆仑山。洞玄震蝥玉京山步虚糨云:’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燕色燕麈,上有玉京金朗七寅玄量,紫微上宫,中有三蜜申耀,山之八方自然生七黉之榭,一方各生一株,镧满八方,覆盖貉天,色罹三界,赫燕上大罹天。故赫得道的貉天墼跟所居,赫申仙壁境的象徵:六朝道士演步虚畴,即模凝旋橇玉京山以登升至高之仙境。
玉京山一说为元始天尊居住的仙山 ;一说为太上老君所居仙山。亦称玄都山、玉山、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等。
《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列世比地之枢上中央矣。山有七宝城,城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即太上无极虚皇大道君之所治也。”道教三十六天的最高层大罗之中,玉清之上,以玄都玉京山为中心,由四面诸山环绕的三境之山。
杜光庭注称:“皆真气所化,上有宫阙,大圣所游之处。”为道教三清大圣居住游历之所。其次是以泰山为中心的天下五岳、十山,再次为十洲三岛。是神仙羡慕的圣地,道教徒向往的仙境。另外玉京山与昆仑山不同,玉京山在大罗天,三清上,曰大罗。而昆仑在下界。
瑶池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位于昆仑山上。高大雄伟的昆仑山就好像来自九天之外,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更是高耸擎日。
在《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
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此亦是瑶池之所在。
瑶池也指宫苑中的池。
瑶池是汉族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于昆仑丘上。
传说三千多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与西王母幽会。
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周穆王将随行带来的大量丝织品和圭、壁等珍贵礼物送给西王母。瑶池“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奇异风光,使周穆王如痴如醉,乐而忘归。
欢乐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周穆王不得要东归回国了,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席上庄重健美的西王母离席起舞,用婉转如行云流水歌声唱道: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郑重举酒,即席唱和:
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以三年为期相约后,西王母与周穆王依依不舍相别了。走前周穆王还亲手栽下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可惜期满周穆王再没有能够来会西王母,只留下这两首千古传颂的佳句,给人无限瑕想。
东晋·葛洪《神仙传》:“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玄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环以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王母所居也。”
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昆仑山之巅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
增城
《淮南子》曰:昆仑县圃,维绝,乃通天。言己朝发帝舜之居,夕至县圃之上,受道圣王,而登神明之山。”后以“县圃”指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