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
戏剧
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
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上大学时接到父亲的死讯,赶回国奔丧时却得知叔父克劳狄斯即将登基,并且
将于父亲葬礼一个月与自己的母亲乔特鲁德举行婚礼。一连串的变故,让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
之后死去的父亲鬼魂出现了,并告知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哈姆
雷特通过装傻证实了叔父是杀父仇人
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因为心爱之人的自杀,不得不与她的
兄长决斗。决斗时,母亲误喝了叔父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死亡
哈姆雷特也中了毒箭,临死前杀死叔父,并嘱托朋友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人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
一个巨大转折
伊丽莎白统治的繁荣时期,分为王权和资产阶级两大阵营,两者互相扶持。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
制集权被进一步推行,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镇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它从根本
上动摇了封建秩序
作品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
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
社会文明的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开始产生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哈姆莱特》正是作者对充满隐
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
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得知父亲的死因后陷入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并变得复杂多疑,并对亲情和爱情产生疑问
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仇恨也不滥用暴力,在磨练过程中变得坚强,最终为父亲报了仇,
也为了正义被杀害
丹麦现任国王,原国王的弟弟。毒死原国王后继位
是一个极度自私且丑陋的人,非常阴险却不外露,是一个隐性的暴徒
克劳狄斯的性格是资产阶级形象,而不是封建君主,在他眼里,自己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为了
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
误喝下了克劳狄斯预设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当场身亡
她的改嫁行为在当时被视为乱伦,所以在哈姆雷特得知父亲真正的死因前给哈姆雷特带去很多痛苦
缺乏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她只知道她的地位,并因自己的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至死前才醒悟
波洛涅斯的儿子。一个心胸狭窄但自尊心很强的人,虽本性善良,但却经不起教唆和激将
听信克劳狄斯的诡计,与哈姆雷特比剑,雷欧提斯的剑是把毒剑
临死前他才醒悟,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但为时已晚
波洛涅斯的女儿。与哈姆雷特一起坠入爱河,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
有着十分美丽的外表,同时她感情纯真、心地善良,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坚守封建主义道德,
保守软弱
作为哈姆雷特复仇的一部分,被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陷入精神混乱,最终自杀
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索,他们原本纯洁的爱情由于时势的
逼迫、坏人的利用和人性中弱点的暴露而最终凋零
折射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现状(权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封建王朝内部的腐败)和人性中有缺
陷乃至是丑恶的一面,对深化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哈姆雷特对命运的态度几经变化,甚至看似前后矛盾
哈姆雷特起初认为,命运变幻无常,既不扬善,也不惩恶,反给高贵之人带来灾祸
经历一次“突变“之后,哈姆雷特转而完全信靠天意
作者不仅否定了对待命运的两种极端看法,而且显示了正确对待命运的恰当态度:人的不幸,
不是归咎于任何外在偶然性,而应归因于个人的天性和选择
通过生活经历以及人物的想法行为塑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作品中的比喻、隐喻、讽刺和双关的运用也都得心应手,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丰富生动,比喻形象贴切,且富有哲理
人物因为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不同,有自己相应的个性特征鲜明的语言
随着心境与处境的不同,人物的语言也会变化
作品是以哈姆雷特为主,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三条复仇线索展开故事的
次要线索贯穿揉合于主要线索中,起到了映衬和对比的作用 充实和推动了主要情节的发展
突出了哈姆雷特复仇的社会意义
情节上还具有较广泛的涉及面
哈姆雷特从一个善良的王子经过生活的磨练变成一个坚定成熟的战士,并且最终成功复仇。虽然他自己
也因为正义而被杀害,但在过程中,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并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坚定。我们在
做每件事时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好规划打算,要有坚定和不怕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