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回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指明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反映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前,党和国家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卓著、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了人类解决贫困问题的新路径,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一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是有着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民族,团结奋斗的价值理念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步调更加一致、意志更加顽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奋斗中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这一优势是带有统领性的根本优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他方面显著优势中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理论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中国共产党能够集中全党全国力量、凝聚全民族共同意志,在各项事业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政治保证,使党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体系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
党的领导是系统的。党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领导是整体的。党要完整发挥领导功能,无论是党的中央组织还是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发挥各自作用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并不是说党组织包揽包办一切、事无巨细什么都去管,而是在各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既善于总揽全局,又善于协调各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领导统筹能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使党的领导作用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
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六个方面的制度
党的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反映和内在要求,明确了我国政治生活的领导关系、领导主体、领导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发挥着提纲挈领、无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必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必须完善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
必须完善党协调各方的机制
必须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党的历史伟业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党坚持走群众路线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窑洞对”:人民监督政府
党的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上
党带领人民继续创造美好生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待
三、为什么要推动人的全面
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人的社会关系充分发展
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中共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统一
为什么必须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基础性制度安排
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坚持循序渐进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
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总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