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2点开始,拿出一套阅读理解真题和空白笔记本或者白纸,都行。在上面写好某年某篇,定时15分钟,像考试一样读题(可以拿铅笔在真题上画线画圈,后面擦掉也不影响二刷)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建议分析所有句子,尤其是刚开始复习,所有的长难句都是由简单句组合而来,所以掌握每个句子的语法知识,后面碰到长难句才不会懵。
不认识的单词按顺序写在纸上。(我是左边写英文,右边写中文意思,这样以后可以拿着纸盖住右边只看这些曾经妨碍自己阅读的单词来回忆中文意思。完全不认识的单词我会用红笔,有印象但不十分清楚的会用蓝笔来写)
可以出声翻译、默念翻译或把自己的译文写下来,总之不能是只在心里知道大概意思,必须能用中文表达出来整个句子,这也是为以后翻译题打基础。在这两个过程中,结构不懂就看句子解析,词汇不懂就记在纸上来查,直到自己懂结构会翻译。
可能自己也会意识到某些题目是不是选错了,这时候也可以对照参考书的篇章结构来看自己的篇章结构有哪些需要加强和补充。
以后时间紧张时就可以挑错的多的篇目多练习。
还是每天下午做,不用担心会记住答案,前面那样做一遍至少要花2个多月,答案早忘了。
这一遍精读就不必手写翻译、查单词了,直接看着文章口译一遍,还是不太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稍作分析即可。
首先分析选项,正确的选项为什么对,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最好能回到原文找到出处,然后总结这个选项是如何根据原文设置出来的;
其次总结正确选项的特征,错误选项的特征,把它们归类并且标注出现次数,这样就能总结出常见的设置干扰项的方式,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
最后看自己常错哪些题,是作者态度类,还是文章主旨类,出错原因是什么
把上一轮做题积累的单词拿出来,二刷还没掌握的标注一下
读文章的时候要能迅速在脑海里拆分句子,翻译出大概意思。
做题时利用之前总结的做题规律,保证做题速度。
把做过的题目再过一遍即可,如果时间不够,只做前面错的比较多的篇目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