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怒安,号怒庵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
傅雷之妻
傅雷长子
因出国学习而产生“家书”
傅雷次子
家书编者
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
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
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
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
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
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讨论艺术
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劳逸结合
正确理财
恋爱婚姻
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
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1、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3、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4、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