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2、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
3、施拉姆
1、社会信息
2、信息的本质
1、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社会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是一种行为 过程 系统
1、开放性系统
2、由各个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双重偶然性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1、传播障碍
2、传播隔阂
3、危害
4、解决
1、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马恩的传播观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5⃣️网络传播时代
1、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2、媒介的社会影响
四、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象征性社会互动
2、共通的意义空间
五、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基本内容
(1)第一次将人们…传播活动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2)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 内容 媒介 受众 效果
单向直线
1⃣️基本内容
(1)噪音的概念 对讯息的干扰
(2)对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
(3)文理结合考察传播学
单向直线
(1)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2)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2⃣️意义
3⃣️不足
1⃣️基本内容
2⃣️评价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
2⃣️评价
1⃣️影响大众传播的因素
2⃣️评价
1⃣️定义
(1)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 可以发展和改造
(2)知识分类体系
(3)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4)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1)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方式处理信息 一种详尽一种粗略
(2)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有关
(3)同一信息处理过程中两个路径也许同时存在
1⃣️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1⃣️渠道多 方法灵活
2⃣️信息的意义更丰富复杂
3⃣️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频度高
4⃣️非制度化传播
1⃣️对社会
2⃣️对个人社会化
4、镜中我理论
1⃣️多媒体传播
2⃣️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1⃣️内涵
2⃣️产生原因
1⃣️定义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
1⃣️群体暗示
2⃣️群体感染
3⃣️群体模仿
4⃣️匿名性原理
1⃣️定义
(1)以传播真相形式出现 目的是让人相信
(2)传播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
(3)内容涉及一些特殊事件或敏感话题
(4)没有确切证据
(1)言论主体多样化和匿名性是人们更难判断
(2)传播速度达到实时程度
(3)大面积传播
(1)奥尔波特流言流通量公式
A,围绕人们关心和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
B,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不足会促使人们去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3)目前考察流言的发生与传播通常采用公式R=I*A*C(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1)定义
快速增殖
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
伴随大量谣言
1、定义
1⃣️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3⃣️对象是受众
4⃣️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媒介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
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
6⃣️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
3⃣️社会遗产继承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提供娱乐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一般社会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1⃣️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
2⃣️日常生活
3⃣️文化享受
4⃣️娱乐
(1)美国政治学家布莱士: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法国学者塔尔德
(3)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1)原因
(2)主要代表人物
1、过程的交互性
2、速度的实时性
3、形态的多媒体性
4、范围的全球性
5、传播内容的海量性
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地球村理论
意义与局限性
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实质
(一)传播制度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
3⃣️诉诸于法律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1⃣️主要观点
2⃣️伊里调查
1⃣️受众即市场观点的认识基础
2⃣️局限性
1⃣️传播权
2⃣️知晓权
(1)反论权
(2)意见广告
(3)开放频道 (有线电视领域)
4⃣️媒介监督权
5⃣️大数据背景下被遗忘权
1、概念
1⃣️社会结构多样性
2⃣️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社会群体
3⃣️不同群体的受众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4⃣️受众具有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
3、分众理论的社会观
4、分众的理论依据
1、理论含义
1⃣️受众特定需求
2⃣️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媒介印象
3⃣️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
4⃣️结果:需求得到了满足或未得到满足
5⃣️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1⃣️意义
2⃣️局限性
1、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1⃣️环境认识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短期的预期效果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3⃣️长期的预期效果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1)内涵
(2)示例
(1)时代背景
(2)理论背景
2⃣️主要观点
3⃣️缺陷
政治既有倾向
选择性接触
意见领袖
两级传播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选择性接触机制
媒介本身的特性
1、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1⃣️环境认识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短期的预期效果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3⃣️长期的预期效果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1)内涵
(2)示例
(1)时代背景
(2)理论背景
2⃣️主要观点
3⃣️缺陷
政治既有倾向
选择性接触
意见领袖
两级传播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选择性接触机制
媒介本身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