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分析的目的: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善决策
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要分析依据,而财务报表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问题;会计规范要求遵循谨慎原则,使会计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少计收益和资产。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可能是真实情况的全面准确计量。
(二)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有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注册会计师受到“独立性”的质疑,财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就增大。
(三)财务报表信息的比较基础问题。在比较分析时,需要选择比较的参照标准,如同业数据、本企业历史数据或计划预算数据。
含义:比较分析法,是对两个或以上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揭示趋势或差
异。
(1)趋势分析(纵向):与本企业历史成本比较。
(2)横向分析(同类企业比较):与行业平均数或对标企业行比较。
(3)预算差异分析: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比较。
含义: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关键思路: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历史值、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②)连环替代
基准值 Fo=AoxBoxCo (1)
替代A因素:A1xBoxCo (2)
替代B因素:A1xB1xCo (3)
替代C因素:F=A1xB1XC1(4)
(1)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
(2)具体应用
A因素变动对指标F的影响:(A1-Ao)xBoxCo
B因素变动对指标F的影响:A1x(B1-Bo)xCo
C因素变动对指标F的影响:A1xB1x(C1-Co)
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①括号中为该因素的实际值与基准值之差(下标1减下标0)②)在括号前的因素为实际值,在括号后的因素为基准值(下标前1后0)。
1)只适用于当分析指标等于各因素连乘或连除时
(2)当分析指标等于各因素“加”或“减”运算时,不能使用差额分析法,,应使用连环替代法。
(1)因素分析法提供了定量解释差异成因的工具。
(2)若题目未要求定量分析,只需文字说明即可。
1.公式: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100-40=60
(1)当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时,营运资本为正数,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
(2)营运资本是绝对数,不便于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3)营运资本的合理性主要通过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评价。
3.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60/100=0.6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例如:100/40=0.4
(2)流动比率和营运资本配置比率反映的偿债能力相同,它们可以互相换算。
(3)关系式:
①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1-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②流动比率=1/(1-营运资本配置比率) 60/100=0.6
1-40/100=0.6
100/40=2.5=1/(1-60/100)
(1)流动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适合同业比较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2)不存在统一、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
①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别。
②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
(3)影响其可信性的因素:考察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还需要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4)局限性:流动比率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
构成流动资产的各项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的,称为速动资产;另外的流动资产,称为非速动资产。
1)货币资产
2)交易性金融资产
3)应收账款
1)存货
2)预付账款
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4)其他流动资产
2.计算公式: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与流动比率一样,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差别很大。
①大量现销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款项,速动比率低于1亦属正常。
②应收款项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2)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
1.计算公式: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
1)流动资产>速动资产>货币资金。
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1.计算公式: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1)该比率中的流动负债采用期末数而非平均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2)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代替可偿债资产存量,
更具说服力
(1)可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
(2)可快速变现的非流动资产。
(3)偿债能力的声誉。
2.降低短期偿债能力: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
或 。
1.财务比率的分子与分母,一个来自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的流量数据(时期数),另一个来自资产负债表的存量数据(时点数。
1)直接使用期末数
2)使用年未和年初的平均数
3)使用各月的平均数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的比率除外,债务采用期末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分支比率,分母都是流动负债
(后面除以前面)
(1)可用于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负债越安全。
(2)代表企业的举债能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举债越容易。
(1)产权比率(股东权益负债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2)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3)权益乘数、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向变化):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负债+股东权益)/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
=资产/(资产-负债)=1/(1-资产负债率)
(1)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常用的财务杠杆比率。
(2)财务杠杆比率表示负债的比例,与偿债能力关。
(3)财务杠杆影响
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之间的关系,还表明权益净利率风险的高低,与盈利能力相关。
1.计算公式: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1)该指标反映狭义资本结构。
(2)由于流动负债的金额经常变化,非流动负债较为稳定,资本结构通常使用长期资本结构衡量。
(3)资产负债率反映广义资本结构。
1.计算公式: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
2.结论:该比率中的负债总额采用期末数而非平均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支出
(1)分子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费用化利息 )。
(2)分母的利息支出(本期全部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费用化利息+资本化利息。
(1)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公司拥有的偿还利息的缓冲效果越好。
(2)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或等于1,都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影响很不稳定,而支付利息是固定的。
1.计算公式: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2.结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以现金基础现的利息保障倍数,它比利润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为可靠 ,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1.债务担保
2.未决诉讼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收现期)=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营业收入
【提示1】此处应收账款实为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合计,为顺应习惯简称为“应收账款”。
【提示2】后续其他周转率的学习,主要讲解周转次数,其余两个指标不再赘述。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1年中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每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营业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明从销售开始到收回现金所需要的平均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表明每1元营业收入所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①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
②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在财务报表内取得公司的赊销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作为替代进行计算。
③只要现销与赊销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妨碍与上期数据的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次数。
①在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②若题目要求使用期末数,从其要求。
①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计提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营业收入并未相应减少。
②)公式中的应收账款为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而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已经扣除了坏账准备,应根据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坏账准备信息进行调整。。
(4)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销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是越少越好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存货
①用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涉及存货的变现能力,分子应采用营业收入②)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应统一使用营业收入③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分子应采用营业成本,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少越好,应该确定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因此存货不是越少越好。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加权(各月末存货/12)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1)总资产由各项资产组成,在营业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 ①总资产周转天数=∑各项资产周转天数②)总资产与收入比=∑各项资产与收入比
(2)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净利率的变动,是由利润表各个项且变动引起的。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1)总资产净利率的驱动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营业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次数
权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次数x权益乘数
每股收益=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反映普通股股东愿意为每1元净利润支付的价格。
①含义:以目前市场价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开的每股收益(一般为上年度每股收益)的比值称为静态市盈率,也称本期市盈率。
②特点:它是根据企业当期每股收益计算的。
③计算公式:静态市盈率=每股市价÷当期每股收益
含义:以目前市场价格除以预测的下一期每股收益的比值称为动态市盈率,也称内在市盈率或预期市盈率。
②特点:它是根据企业预期的每股收益计算的。
③计算公式:动态市盈率=每股市价/预期每股收益
(1)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2)普通股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权益【提示】优先股权益包括优先股的清算价值及全部拖欠的股利
(3)每股净资产是理论上的每股最低价值,计算时使用资产负债表日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该股数无需加权平均,因为每股净资产的分子为时点数,分母也应选取同一时点数。
(1)市净率(市账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市净率反映普通股股东愿意为每1元净资产支付的价格,说明市场对公司净资产质量的评价。
每股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1)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营业收入
(2)市销率表示普通股股东愿意为每1元营业收入支付的价格
每股**,分母都是流通在外普通股**
市*率,分子都是每股市价
1.核心比率:权益净利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可用于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
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x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次数x权益乘数
(1)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2)所有者权益不变
3.其他等式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经营资产
2)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通常没有利息,属于经营资产
(3)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来源于债权性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①短期权益性投资及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是对多余现金的暂时利用
金融资产
②)长期权益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
经营
5)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投资性房地产
金融资产
(1)易识别金融负债(通常有利息):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①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通常没有利息,属于经营负债。
②)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应付股利:含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利):筹资活动,属于金融负债
③其他应付款(扣除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经营负债。
(1)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2)净利润不变
(1)金融损益,是指负的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是指金融负债利息与金融资产收益的差额。
算收益(通过费用算收益)
(2)经营损益是指除金融损益以外的当期损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1)财务费用:假设财务费用全为费用化利息支出,且本年度无资本化利息支出,因此全部作为金融损益
(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属于金融资产形成的部分,计入金融损益
(3)金融损益=财务费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十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或+损失) 计算后用加负号
(1)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净利润
通常使用平均税率,即:平均税率=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
也可以根据各自适用税率分项计算。
(1)直接法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前经营利润x(1-所得税税率)
加回利息
净利润+利息费用x(1-所得税税率)
1.编制思路:区分经营现金流量和金融现金流量。
1)经营现金流量,又称为实体经营现金流量,简称实体现金流量
①企业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的投资后的剩余部分。
②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
①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2)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其中:资本支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四因素公式】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式出
【简化公式】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的增加(净经营资产净投资)
①实体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a.债务现金流量,是与债权人之间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包括支付利息、偿还或借入债务以及购入和出售金融资产
利润表项目减去资产负债表的增加
a.股权现金流量,是与股东之间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包括股利分配、股份发行和回购等
b.股权现金流量=股利-股票发行(或+股票回购)=股利-股权资本净增加
c.股权现金流量
=(净利润-留存收益增加)-股权资本净增加=净利润-股权净投资(股东权益的增加)
(1)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2)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3)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4)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x净财务杠杆
【记忆思路】F=A+(A-B)XC。其中:F为权益净利率;A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B为税后利息率;C为净财务杠杆。
1/1+(1/1-2/2)*资表2/3
(1)经营差异率[A-B]=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2)杠杆贡献率[(A-B)xC]=经营差异率x净财务杠杆
F=A+(A-B)XC
基准值: Fo=Ao+(Ao-Bo)xCo
替代A因素: A1+(A1 -Bo)xCo
替代B因素: A1+(A1-B1)xCo
替代C因素(实际值F):A1+(A1-B1)xC1
1.从基准值出发,下标都是0
2.每一次替代一个因素
3.别的从相邻上一次抄过来
(3)结论
2-1
3-2
4-3
1.狭义的财务预测仅指估计公司未来的融资需求
2.广义的财务预测包括编制全部的预计财务报表
1.销售预测
假设:经营资产/营业收入=0.6
3.估计各项费用和利润留存额
4.估计所需外部融资需求
假设各项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与营业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即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不变。
(1)动用现存的金融资产(根据基期金融资产计算,属于内部资金);
(2)增加留存收益(内部资金):
(3)增加金融负债(外部资金);
(4)增发股票(外部资金)。
(1)确定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的销售百分比,销售百分比=基期经营资产(或经营负债)/基期营业收,
(2)预计融资总需求
融资总需求(即增加的净经营资产)
=预计净经营资产-基期净经营资产
=增量收入x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
=基期净经营资产x营业收入增长率
1个解释3个方法
净经营资产*g/(收入*g)=不变百分比
分子就是融资总需求
②分子=收入*g(增量收入)*百分比
③增加的净资产=基期数*增长率
①外部融资需求量=融资总需求-可动用的金融资产-增加的留存收益
②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营业收入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①通常在目标资本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会优先使用借款融资
②如果不宜再增加借款,则需要增发股票。
1.通常假设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等存在线性关系。
【举例】假设存货与营业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直线方程为“存货(y)=a+bx营业收入(x)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出直线方程的系数a和b,然后根据预计营业收入和直线方程预计存货的金额。
2.完成资产、负债项目的预计后,其他计算步骤与销售百分比法相同。
3.运用信息技术预测
内含增长率,是指只靠内部积累(即增加留存收益)实现的销售增长率,即外部融资为零时的销售增长率。
1.含义:代表每增加1元营业收入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也称为“外部融资额占销售增长的百分比”
2.假设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为0,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 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保持不变。
(1)外部融资额(根据销售百分比法)=增量收入x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预计营业收入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1)计算思路:令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为0,求销售增长率。
0=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内含增长率=AxBxC/(1-AxBXC)式中:
A为预计营业净利率;
B为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即为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的倒数):C为预计利润留存率。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外部融资额/增量收入
=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销售增长率=(1+销量增长率)x(1+通货膨胀率)-1
【提示】即使销量增长为零,也需要补充资金,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损失。
(3)外部融资额=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x销售增长额
(1)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0;
(2)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0(需要追加外部融资);
(3)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0(资金剩余,可用于增加股利或进行短期投资。
=增量收入x净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营业收入x预计营业净利率x(1-预计股利支付率)
2.外部融资需求的多少,不仅取决于销售增长,还要看营业净利率和股利支付率
(1)股利支付率小于1的情况下,营业净利率越大,外部融资需求越少:
(2)营业净利率大于0的情况下,股利支付率越高,外部融资需求越大。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不改变经营效率【即不改变营业净利率(A)和资产周转率(B)】和财务政策【即不改变权益乘数(C)和利润留存率(D)】时,销售所能达到的增长率。
(1)可持续增长率=上述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情况下的销售增长率
①总资产周转率不变: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②权益乘数不变: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③不发行新股(包括股份回购):本期增加的股东权益=本期增加的留存收益
【提示】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销售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增加的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
(2)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增加的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
可持续增长率=本期增加的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营业收入x本期营业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期初权益本期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
【提示】此处的权益净利率采用期初股东权益其余比率均采用本期发生额或期末数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
=本期增加的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营业收入x本期营业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营业收入/期末总资产)x(期末总资产/期初股东权益)x本期营业净利率x本期利润留存率
=本期营业净利率x期末总资产周转次数x期末总资产期初权益乘数x本期利润留存率
【提示】此处的权益乘数采用期初股东权益其余比率均采用本期发生额或期末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