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的定义:一种将个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统一体、目标导向的自我,在正常健康状态下是社会的完整一员和人类关系的参与者的研究。
个体心理学并不是只研究个人,将个人结构化
而是将人看做是整体,看做是与环境和他人紧密联结的个体
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奉献与合作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的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处理两性关系
身体缺陷
长大后的台词: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法律,当别人不在关注他,落差感让他感觉全世界都在背叛他
长大后的台词: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
会高估困难的难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的善意与能力
心理学就是对合作中缺陷的理解
错误解读了经历的意义,从而产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爱的认知
逃避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勇敢向前争取胜利
优点:促使人改变自身的处境
转而在不相干的事寻求优越感,容易走偏
每个人都为了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感
优点: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证明某一目的证明自己的优越感也可能走错方向
对早期记忆的解读
梦境事对生活方式的强化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到信任他人的价值
母亲是孩子最好面对的“他人”,也是孩子第一次关注的“别人”
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爱与信任至为重要
母亲在取得孩子信任之后,应该将孩子的兴趣拓展到包括父亲在内的其他人身上,否则孩子会过度紧张与母亲的关系,认为母亲只是他一个人的
家庭中不需要权威的存在
父亲只有证明是妻子的好伴侣,孩子的好伙伴,社会的好成员就可以了
避免自己认为是家庭的“给予者”
我记得我与妻子吵架,孩子就红着眼睛在哭。
儿童最初看到的合作就是父母之间和合作
但是父母之间过于卿卿我我,孩子会感觉自己的地位收到威胁
有过一点独立时光,二孩的出生,长大后有保守主义倾向。可能会过分利用权力
一般比老大更适应合作,但他们前面都有一个领跑者,挑选一个比较优秀的人来比较,然后超越他
往往是家里的宝贝,但往往受了太多刺激,发展特别好,比其他孩子进步都快
问题儿童的第二高发人群,因为溺爱,受困与严重的自卑感,因为身边每个人都比自己更大,更强壮,更有经验
他们都想超越父亲,也很享受与年长者的相处。
老师要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兴趣的良好的环境是取得成就的基础
青春期是形成个人性格的关键时期,叛逆、不受约束
青春期渴望赞赏与认同、易患神经官能症,可能轻微犯罪
注意青少年性心理健康
不要体罚,从童年培养合作精神
学校应重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家庭和学校培养孩子的职业兴趣
纠正孩子的潜在错误
尽早定位未来职业
从早期记忆和角色扮演寻找兴趣的职业
增进合作,如宗教和政治制度
交往障碍:利己主义,精神障碍,过失犯罪
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社会的一员
婚前准备:因父母婚姻而产生信心,学会交朋友,适当的性教育
婚姻中与对方保持合作
一夫一妻,互助互爱
正确评估爱情的重要性
合作
父亲和儿子之间可以平等的,老师和同学之间是可以平等的,上下级之间可以平等的
联结
看清自卑,理解自卑,放下自卑
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