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 的方法等)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深重的社会灾难:1. 社会两极分化;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体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目的、归宿)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
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原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鲜明品格
<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首要、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革命性<内在品质>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天才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