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阻碍社会进步和科技文化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
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
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
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李时珍
药物学
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对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
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为防御北方蒙古南扰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白话描写,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吴承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书法代表董其昌
绘画代表徐渭
皇帝沉迷享乐;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攻进北京城,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