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189年,董卓控制朝廷
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地方州郡长官在各战争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南征北战,消灭吕布、袁术势力,
击败袁绍,大破乌桓,平定辽东
208年,刘表病亡,荆州不稳,曹操乘机征荆州,并对江东虎视眈眈
赤壁之战
211年,曹操击破马超等,又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势力,收纳凉州
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关羽趁机攻打囊樊,后被吕蒙坑杀,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220年,曹丕篡位,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
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东吴孙权重新联盟,并致力恢复国内生产
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控制了大权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 ,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东汉末年184年,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入朝后实行的专权暴政
中平六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战败,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
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结盟,于赤壁大破曹操大军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蜀汉与东吴之间进行的一场战役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统一北方
三国正式开始
三国正式鼎立
奠定三国形成局面
三国时代结束
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