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各年龄数目相当
老年个体多
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趋势的主要依据
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数学模型:Nt=Nλ^t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K值为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K/2处增长率最大
非生物因素
人类活动
种间关系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
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都有利于种群进化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
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