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
3.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4.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1.清政府加重了赋税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通货膨胀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平分土地愿望
不切实际空想,并未付诸实行,小农局限
第一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反帝: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解放运动
经济
冲击了儒家经典
农民不能负担起领导
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反对统治
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
军用工业
建立新事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
客观促进民资发展
中国近代化开端
近代教育开始,社会风气转变
洋务运动封建性(西用必须西体)
洋务运动对国外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社会制度腐败是反侵略斗争的失败根本原因)
维新派(资产阶级)与守旧派(封建制度)的论战:第一次思想解放
甲午战争失败新的民族危机
民资有了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影响)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学堂
爱国救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政治改良(自上而下)
思想启蒙运动
不变更制度的自上而下的改良不可行,必须革命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革命的原因)
2.清末“新政”的破产(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本主义发展——民资阶级基础和骨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没有反帝)
创立民国(资产阶级专政,人权无法保证)
平均地权(增价归国家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内容维新派与守旧派(资与封)—革命派与改良派(资产阶级不同派别)
政权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政策符合人民利益
《临时约法》规定民主权利
临时约法废除封建君主专治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制度
1.承认不平等条约(没有反帝)
2.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没有反封)
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对民资的打击
五四以前民主与科学(资)
五四以后有马克思主义性质
3个提倡
前所未有的空前深刻思想解放
各思想流派传入中国
促进马克思传播
批判儒学
将改造国民性质(思想)至于优先地位
没有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反对北洋军阀(帝与封的走狗
中共一大
确立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反帝反封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
群众动员更加广泛,斗争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社会内涵更加丰富
经验教训
第二次国内革命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5-1949
1949-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