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中国小说史略》
《坟》
《热风集》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称为“民族魂”
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狂人日记
社戏
孔乙己
阿Q正传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
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
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
的强烈希望。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
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
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
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鲁迅受到极大鼓舞,鲁迅相信通过文章笔墨,可以唤醒
人们,促使人们反帝、反封建,向新时代前进。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最先觉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
一方面的确有着生理和心理病态,是一个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另一方面,“狂人”又是
一个叱咤风云的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独醒的清醒者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形象
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最终被封建意识腐蚀,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觉悟
《阿Q正传》中的阿Q——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
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了劳动的很好的农民,长期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另一方面,
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风波》中的七斤——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的人
《故乡》中的闰土——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
《药》中的华老栓——中国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劳善良又
愚昧麻木的无知、落后的民众形象
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对刽子手却毕恭毕敬
以大声的呐喊惊起被密闭在“铁屋子”里熟睡而不知死亡将至的民众,呼唤大家齐心合力毁坏
这“铁屋子”,以争取新的生命
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针对“铁屋子”式的一直苟延到现代世界的古老中国
《呐喊》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站在人道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
压制人、扭曲人、奴化人、摧残人的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
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礼教进行极其深刻的揭露、批判是《呐喊》最为鲜明的思想主题
小说在描写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对人民压迫奴役所造成的一系列悲剧时,既暴露了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所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重视揭露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警醒“不
幸的人们”起来打破封建思想道德的禁锢
作者对中国民族及国民普遍的劣根性给予强烈的关注
一方面深刻剖析了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本质后进行强烈的批判,另一方面又不停地向愚昧的民众
发出呐喊,希望他们能认识并改造这些“国民的劣根性”
作者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拷问,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分子在民族振兴大业中所
承担的重任,因而对知识分子提出警告,希望他们不要沦为封建制度的精神奴隶,或者充当反
动统治阶级的帮凶
通过各农民的生活,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
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来塑造典型形象
运用“画眼睛”和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重视通过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
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但在客观的叙述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感情
坚持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又敢于大胆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来作为现实主义手法的补充
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比较灵活多样的优点,在结构上打破了中国旧章回体小说的格式,创造了被誉为
“格式特别”的多种形式;另方面又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华
小说集中每一篇文章的结构样式都不相同,在叙事方式上,有第一人称的,也有第三人称的;在行文
顺序上,有以顺序为主,也兼有倒叙的;在行文线索上,有单线发展的,也有双线交织的
喜剧与悲剧相交织
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
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
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
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
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
者为寂寞。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
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
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而迈进,这是经过
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过来的。现在社会已经从黑暗走向了光
明,我们如今要继续努力奋斗,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