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源自日本语(crop),我国古代称做稼、禾、谷、粟、稷等等;泛指人类栽培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作物主要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
广义上指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
狭义上仅指农作物(field crop),也称庄稼,大田作物。
园艺作物:栽培法精密,规模小,草木本均有,供副食品及观赏品之用。
林木作物:栽培粗放,规模大,多属于木本作物,供木材之用。
农艺作物:栽培及规模介于二者之间,多属草本植物,人类衣食原料、工业原料、畜饲料。
禾本科。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稷)、薏苡等。蓼科的荞麦常也列入此类。
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大麦(饭麦、倮麦、赤膊麦),根据穗型分为六棱大麦(制麦曲)和二棱大麦(制麦芽和啤酒)。种子带壳的为皮大麦,无壳的为裸大麦。
裸大麦又称元麦、青稞、米大麦。 青稞以六棱大麦为主。
裸燕麦(莜麦,油麦)
有壳燕麦(皮燕麦):主要用于做饲料和饲草。
无壳燕麦(裸燕麦):粮、饲、草兼用。
黑麦
雀麦
谷子
高粱
薏苡
豆类作物
(legume crops,又称菽谷类作物)
豆科,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赤豆)、饭豆等。
大豆以外的豆类又称杂豆类作物。
薯类作物
(tuberous crops,又称为根茎类作物)
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如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薯蓣)、芋、豆薯、菊芋、蕉藕等。
甘薯
木薯
芋头
山药
经济作物(economic/industrial crops)
或工业原料作物
(1)纤维作物(fibre crops)
种子纤维:棉花
韧皮纤维:苎麻、黄麻、红麻、亚麻、大麻、苘麻等。
叶 纤 维:剑麻、蕉麻等
(2)油料作物(oil crops)
食用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甘蓝、红花、苏籽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棕、油椰等。
工业用油料作物:蓖麻、油桐等。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3)糖料作物(sugar crops):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4)嗜好类作物(stimulant crops):烟草、茶叶、咖啡、可可
饲料及绿肥作物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豆科牧草绿肥作物:如紫花苜蓿、红花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三叶草、田菁等;
禾本科牧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苏丹草等;
菊科牧草:如菊苣、苦荬菜等;
水生绿肥:如水葫芦、水浮莲、绿萍(红萍)等。
如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甘草、半夏、红花、百合、何首乌、五味子、茯苓、灵芝等。
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作物如芦苇、席草、蔺草等。
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
如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左右。
麦类作物、油菜、蚕豆
长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
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烟草等。
中性作物: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如荞麦、豌豆等。
定日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小时45分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3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如水稻、麦类、大豆、棉花等。
这类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
C4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4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如玉米、高粱、甘蔗、四倍体黑麦等。
这类作物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C3作物高。
CAM作物(景天酸代谢途径,多肉植物):仙人掌、剑麻、菠萝、向犁科和龙舌兰科等。
按播种季节分:春播(夏播)作物和秋播(冬播)作物。
按收获季节分: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
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分: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等。
按生育期、生育季节分:早熟、中熟、晚熟;
按茎秆生育特点分:高秆作物(如玉米、甘蔗等)
矮秆作物(稻、麦、油菜、大豆、棉花等)
匍匐作物(如甘薯、苕子等)。
解决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目的在于寻找植物资源和建立“基因库”,以培育出更多有价值的农作物
瑞士,德·康多尔,1883年《栽培植物的起源》
前苏联,瓦维洛夫,1926年《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1935年《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提出8大起源中心。
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
1975年瑞典的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重新修订了12个基因中心,扩大了地理基因中心起源概念。
作物起源地理基因中心(12个)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稻、稷、粟、大麦、普通小麦等;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爪哇稻、芋等;
(3)澳大利亚中心:烟草、野生稻种;
(4)印度斯坦中心:稻、甘蔗、绿豆、豇豆、棉等;
(5)中亚细亚中心:小麦、豌豆等;
(6)近东起源中心:小麦、黑麦等;
(7)地中海中心: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等;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等;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中心:马铃薯、花生、烟草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稻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等。
起源于我国的农作物
大豆、粟、苎麻、黄麻(圆果种)、苘麻、竹蔗(黄皮蔗)、薏苡以及某些粒用豆类。花生(小粒种)原产于我国,古代称作“千岁子”。
油菜的白菜型、芥菜型以及小麦的野生种类在我国西南山区广泛存在,说明油菜、小麦的某些栽培种可能起源于中国。
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存在着野生稻的资源,因此我国也应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
粟是我国古代的主粮,“粟”这个字是谷物、粮食的代表。
大豆的古称“菽”,美国称“Soy”,英国称“Soya”,法意称“Soia”,拉丁文为“Soja”,均是“菽”的译音或谐音,可见西方的大豆是从我国引进的。
(1)为作物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作物起源中心多为山区(如我国西南山区),而作物的种植中心均为肥沃的河谷流域(如黄河流域),因此必然需要且存在作物的传播。
(2)促进了作物种类的多样化,丰富了作物的利用价值
如玉米原产中美洲,传入我国不过400多年,后在我国广西、云南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糯玉米类型。
(3)大大促进了世界作物生产和产量水平
小麦、水稻、玉米、棉花(陆地棉)、油菜(甘蓝型)、大豆、甘薯、甘蔗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种植,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产品。
(4)作物的传播也带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马铃薯西方文化
(1)自然途径传播:如风、雨水、河流、动物
传播很慢,距离很近;
(2)人类有计划的开发:如新疆棉区
(3)移民、贸易、文化交流、传教、战争、外交活动
(4)其他传播活动:现代商业传播
传播的速度,古代很慢,现代迅速
传播的结果,起源中心和现在的生产中心差异很大
水稻和玉米分别种在2个相同透明密封的容器里生长,结果怎样?
大麦为何较大麦 小麦为和叫小麦